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海水缸大常識!「缺氧篇」

「倒缸」是行話,意思是一整缸,無論種類全死光,造成倒缸的情形很多,水溫不對、鹽度不對、群體感染等都有可能,而我這次倒缸的原因是「缺氧」。「混養缸」的意思是魚、蝦、蟹、貝,全部養在同一「循環缸」內,「循環缸」指的是海水不換,只重覆流動,經過過濾缸、硝化菌、去蛋白機、冷凝器、打氧機等,同一容量的水重覆使用。其實混養缸養法十分勉強,貝類的排泄物對魚有毒,所以貝養多了,魚就活不了,這個容後再討論。

這次倒缸是因為漁民向我倒貨,我本來只進總數三十斤的貝,他倒給我快一百斤,氣的我當下就電話罵人,並且揚言不再跟他合作,對方一直道歉,又保證不會有下次,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我也只能算了。那麼多出來的六十斤怎麼辦?放著不管,隔一天就全部臭掉,所以全部倒到缸裡,結果循環水在經過貝的時候,因為貝的數量太多,把水中氧氣吸光了,接著沒有氧氣的海水流向龍蝦,龍蝦吸不到氧氣,便漸漸窒息死亡。這就是我這次倒缸的原因。
有小部份算是我活該,我早知自己的海水缸能力如何,只是想說放一晚應該問題不大,結果沒能蒙混過去,終於倒缸。而倒缸在海水缸玩家中,其實很常見。氧氣太少會掛,氧氣過多其實也會掛,但現在市面上買不到便宜的水中溶氧計,所以只能靠養缸者的經驗控制了。
缺氧的部份就講到這裡,請先進多多指教,或有海水缸的朋友一起討論。感謝!

海水缸養殖最重要是養水,淡水方法對只需一禮拜,循環系統接近八成穩定,海水因養的菌種不同一個缸方法對的話,最少也要半年,因為海水菌種生長期很緩慢,老闆倒缸原因除了缺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您為循環系統養殖,養殖系統有一定生物負荷量,短期內太多生物入缸,會導致系統一時無法承受,菌種死亡,排出有毒物質及魚本身排泄物,所以你的倒缸原因最大是在於係統無法達到平衡。
以上是小弟養魚經驗僅供參考。

另外,硝化菌就是海水的清潔系統,只要硝化菌能負荷缸內生物容量,則海水必然是清徹的,水濁了,蛋白機卻打出不泡,表示養多太,便宜的東西要拿起來冷凍;硝化菌系統可使用硝化菌催生劑,倒一點點就好,效果不錯,珊瑚石是一包包的,是硝化菌養成地,也就是硝化菌的家,不可輕易動它,清缸時,最多只能清洗三分之一,不可全洗,否則會將硝化菌全部破壞掉。

消化菌用外在因素補齊,通常效用撐不久。
除了這個還要培養厭養,通常市售都只是短暫輔助,添加後蛋白機也需要關閉,裡面最好無生物,固定時間添加,約三個月後就能培養基本菌種,再來就不需要添加,再開蛋白機,放入少許生物,再自然培養菌種,建立強大循環系統才是根本,靠添加物跟換水不是循環系統根本,無法常久又累。

這是正確作法,但對作生意來說,不可能花那麼長時間養水。硝化菌我只使用催化劑,一點點效果就很好,重點是硝化菌的來源:沒有養東西,便不會有相對應的菌種形成系統,所以空養水或買菌來養,其實有點偏掉了。應是養水初期,先放一點貝,貝不死,再放一到二隻龍蝦,龍蝦不死,再養魚,整體要花半年是沒錯的。
時間到,水是一定要換,不可能看水很乾淨就不換,循環缸不換水並不正確。我每次換水六百公升,加5cc催化劑,基本三天可恢復正常,主要還是不要傷到珊瑚石內的菌系統。這個是重點中的重點。

從各面向看,gogoro都是一台不能買的車

我比較期待「無線微波充電技術」成熟。未來的世界是這樣的,每條馬路,包含高速公路,每一線道的中間都有一條微波充電線,你的車底有一塊電板接收電源,一邊開車或騎車,車子一邊在充電,並且使用微波電源驅動馬達。別吐糟我,到那時的微波充電技術最大好處是沒有接收就沒有損耗,事實上,很可能你根本不必開車或騎車,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現在已經很成熟了。你買了一台車,跑多少里程算多少電費,完全使用者付費,並且公平公正公開,完全沒有加油、換電池、充電等等問題。這才是十年後真正的世界。順帶提一下,特斯拉今年開始所有的車,無論你是否使用或你所在地能不能使用,都搭載自動駕駛系統。另外,volvo已宣佈在幾年內全面停產內燃引擎車,只生產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gogoro這種要換電池的電動車,就是把未來賭在換電站上,萬一高能量無線充電技術真的普及,甚至不用全馬路都充電,光是停車格能充電,就完全打趴gogoro,gogoro很可能一夕變廢鐵,不知有何理由買這種完全不「前瞻」的車,不如買高性能的電動腳踏車比較實際吧?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人類為何沒有毛髮?

有一個問題,在我心裡放了很久,科學家或研究者提出各種版本的說法,都無法完全解釋。這個問題就是:
人類為何(幾乎)沒有毛髮?或問:人類為何失去大多的毛髮(只剩頭、腋、陰三處),今天我終於想通了一個版本,我覺得超棒的,想跟大家聊聊。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褪去毛髮是為了排汗,但這無法解釋,人類北移時為何沒有保留住毛髮,所以這個說法並沒有獲得完全的確認。何況排熱的方法多了去了,不必為了排熱便褪去毛髮。

我認為褪去毛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利用皮膚收集大量環境資訊」;如溫度、風動、聲音、溼氣等環境物理的發生與變化。

「天擇說」不是我這種檔次的人可以挑戰的,所以「天擇說」必然正確,那麼褪去毛髮顯然比擁有毛髮具備更大的生存優勢,但事實卻不然,選擇褪去毛髮的動物少之又少,表示擁有毛髮比沒有毛髮更容易生存,若單就人類這個物種而言,這種選擇悖離了「天擇說」。所以一定有更好的理由讓我們「脫毛」。

首先,褪毛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親水性」,雖然親水動物未必褪毛,但褪毛動物一定親水,鯨、犀牛、豬、象等等,生活在地面上的厭水動物必然有毛。所以我猜測,褪毛的原因是加速乾燥,可大幅降低細菌孳生及皮膚病發生的機率。但褪毛顯然壞處多過好處,所以褪了毛的皮膚開始有了變化。皮膚厚實富皺紋保溼乾燥兩相宜,如象與犀牛;皮膚下增厚的脂肪如鯨與豬等等。因為正反兩面的例子都太多,數不完,就不再舉例了。總之,只要利大於弊,且具親水性的動物褪毛機率大增,這點應該是對的,且符合「天擇說」。

回頭看人類的皮膚,其下能包覆的脂肪遠少於豬,光滑的表面不能留住水則明顯為了排熱,從這二點看,人類似乎很怕熱,且不怕冷,那麼智人起源於非洲就是很不合邏輯的事。二百萬年前猿人在全球都有物種,只有在全球平均最熱的地方發展出智人。為什麼不是溫度較低的亞熱帶、溫帶、寒帶?偏偏是最熱的熱帶呢?

考量溫度與排熱方式,褪去毛髮都不是最佳選擇;那麼,皮膚必然有其它更重要的功能,我認為就是「提供環境資訊」。比方說:忽然間左邊較右邊熱了攝氏5度,有毛動物的察覺速度必然比人類慢,因毛髮本身主要功能就是保溫,隔絕外部溫度變化。這表示,若忽然失火,人類跑的比其它動物快。再來是風動,人類能感知的風動必然較有毛動物敏銳,而風在任何地方都擁是強大破壞的力量,所以能查覺風動便能提早因應。所有有毛動物的耳朵內面都無毛,因為毛髮具有絕佳的吸音效果,無毛可使聽覺更敏銳,並且能排除自身毛髮磨擦所產生的噪音。溼氣更不用說了,風中是否有帶水氣,人類很容易分辨,這對於在乾燥的熱帶中生存無疑是放大絕,可使人類輕易的找尋水源。皮膚或許還有更多的功能,但我想不出來了。

問題還會衍生問題,那麼其它褪毛動物為何沒有選擇利用皮膚作為強力的感知器官?我認為有二點,一是其它動物有替代方案,例如大象的鼻子就很靈敏,所以不須要靠皮膚。第二點才是最重要的:「腦力」。擁有強大的腦力才能處理更多的資訊,想要讓皮膚這個人類最大器官變成強力感知器,需要足夠強大的大腦,才能處理全身上下皮膚所傳遞的資訊。也就是說,你的CPU如果還停留在286的時代,就無法運行WIN10。

暫時先寫到這裡,謝謝您能看到這句感謝,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給我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