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回童童言語

回童童言語

文章日期:2008-03-14 22:25
其實寫「我不懂,但是我還是要完成這個夢想」這篇時........我帶著些情緒.....台灣的科學家為什麼總是缺少那種幽默、那種風趣、那種想像力,為什麼部份美國科學家能夠意識到民眾的興趣與觀感與他們自身息息相關,而台灣的科學家卻不能呢,更何況,我們台灣的科學家又沒有比別人差。
台灣的科學家總是一付專家的模樣,一點親和力都沒有;總是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才能表示他們是專家、學者、書讀得很多、很艱深的人,彷彿在告訴別人,這些東西我看得懂,你們看不懂一樣。
其實,台灣人對頭銜有根深蒂固的迷思,單是您們名片上的稱謂便足以說明您們的專業了,不必再大費周章地跟人說自己懂得有多多。
一般的平民對科學的興趣對您們有多重要,我想不必我多說了;好多年前,我因為攝影一場演講,演講者是一位知名的博士(常上電視,但我不能在這邊說他是誰),他的演講內容提到:「你們知道奈米為什麼如此不同嗎?」「奈米與一般我們習見的尺寸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物理現象會不同,例如:黃金在一般尺寸下,需要上千度才能溶化,而奈米尺寸的黃金,在一般室溫中便溶化了。」就是這一段簡短的說明,讓我開始閱讀,而且花錢去買科普小說。各位專家學者們,學學人家吧,讓自己成為普通人,讓科學成為普及知識,您們的人生將更加的快樂,也更加的有意義。
只要有一位,一位就好,只要這位真正的專家學者能夠看得懂我這兩篇在寫些什麼,我自願作您的愚民,成為您的夢想中的一小部份,因為,在我有興趣的這個領域,我做不到,而您做到了。
台灣人很會賺錢,滿腦袋裡只有錢,一大堆理財書籍賣得比科普小說好上幾百倍,我說:這是您們這些專家學者害的。
斯源2008-03-15 23:50:50 回應
唉......果然老師就是不一樣,我寫老半天,您兩句話就講完了。其實我就是這個意思,講得簡單讓人能夠想像最重要。
童童言語2008-03-15 17:45:32 回應
我依稀記得有位科學家說,他在小的時候曾經問爸爸,暴龍有多大,爸爸回答他說大概有三、四層樓高,而一顆眼珠子就像你的頭這麼大,很快的,他理解了爸爸的說明,滿意的離開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我想,如果能讓文字同樣具有魅力,更多人會喜歡科學、閱讀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